2025年4月6日,为期五个多月的“仙工神品——广州象牙雕刻展暨岭南雕刻体验季”在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落下帷幕。作为2018年中国全面禁止象牙贸易以来规模最大的牙雕专题展,本次展览在岭南雕刻的大背景下,以品类与题材、历史与创新为主线件展品全面呈现了广州牙雕的艺术成就与转型探索,累计吸引了近70万人次参观,并配套举办20余场讲座、非遗体验及学术论坛,成为近年来非遗保护领域的文化盛事之一。
“仙工神品——广州象牙雕刻展暨岭南雕刻体验季”由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州市大新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以展览为核心,融合学术论坛、伟德技艺讲座、手工体验课、研学导赏、文创展销等多元形式,全面呈现广州牙雕的传统技艺及当代传承。
自2024年11月1日起,展期长达五个多月,共吸引近70万人次观展,伟德日均接待观众约4660人,获多家媒体报道宣传。展览特设“惊天绝艺·象牙球”和“巧夺天工·象牙船”两大明星展区,凭借精密繁复的层雕工艺和恢弘大气的场景营造,成为观众热议焦点。据满意度调查显示,98%的观众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其中展陈设计、文物珍品、文创产品及互动打卡环节满意度接近满分。
本次展览同步推出的文创产品创下广州市文化馆展厅销售历史新高,总销量达2458件,销售额突破56.27万元。其中牙雕主题文创表现尤为亮眼:591件牙雕文创贡献39.74万元销售额,以24%的销量占比斩获70.62%的营收,凸显高附加值文化产品的市场潜力,成功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可携带的文化记忆,印证了“以展带销、以销促传”的良性发展模式。
展览同期开展“岭南雕刻体验季”系列体验活动、专题讲座合计24场,带领近千名市民参与广州牙雕、广州玉雕、广州榄雕、北海贝雕、北海角雕、海南椰雕等手工雕刻体验,公众不仅近距离感受岭南雕刻的精细,更深入理解了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意义。
展览期间举办的“广州牙雕传承发展论坛”汇聚了非遗保护专家、传承人及行业代表,探讨了替代材料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关键议题。同时,展品的艺术价值与市场潜力得到广泛认可,部分创新作品(如镂空雕刻乒乓球等)已引发广泛关注。
1.传统现代的融合:面对象牙禁令,广州牙雕以猛犸牙、牛骨等替代材料延续技艺,既恪守环保原则,又拓展了艺术表达的边界,这种模式为全球濒危工艺的转型提供了范本。
2.文化认同的唤醒:展览专门设置“匠心独韵,岭南雕刻”展区,强化了公众对岭南雕刻技艺的文化认同。例如,广州牙雕与潮州木雕、海南椰雕、北海贝雕、合浦角雕等其他岭南雕刻技艺的对比展区,揭示了地域文化共性与多元性。
3.长效机制的建立:为延续“仙工神品——广州象牙雕刻展”的社会影响力,推动广州牙雕技艺走向更广阔舞台,广州市文化馆计划开展“广州牙雕全国巡展”。通过跨地域展览,夯实非遗传承长效机制,构建非遗传播新生态,助力广州牙雕擦亮“非遗名片”。
为了丰富展览形式与展览内容,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广州市大新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依托“仙工神品——广州象牙雕刻展”的文化势能,以文创产品和创意首饰为媒介,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当代生活符号,开发多款展览周边文创产品,其中牙雕文创冰箱贴与“天工牌”系列原创猛犸牙雕首饰,不仅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打卡爆款”,更通过设计创新,为旗下老字号牙雕品牌“天工”注入新活力。
牙雕展推出的文创冰箱贴,以“非遗活化”为核心理念,突破传统牙雕的材质与形式限制,通过3D建模技术还原牙雕作品细节,采用生态环保的树脂材料复刻牙雕展四款明星展品(通雕龙、撒网船、小花篮、紫洞艇)的迷你版冰箱贴,保留牙雕温润质感,产品广受消费者好评。
大新公司借展览契机推出牙雕首饰系列,以“轻奢非遗”定位切入年轻市场,以猛犸象牙为主材料,设计了五大名窑以及中国传统色两大系列共50余款原创首饰,致力于将千年牙雕技艺从博物馆带入精致生活,用猛犸象牙雕刻东方美学,让非遗成为可佩戴的文化符号。
“仙工神品——广州象牙雕刻展暨岭南雕刻体验季”虽已落幕,但其影响深远。它证明了传统技艺的存续不仅依赖保护,更需活化创新与公众参与。正如广州牙雕代表性传承人李斌成所言:“牙雕的未来,是让千年技艺活在当下,而非封存于历史。”这场展览不仅让广州牙雕重回大众视野,更以文化自信的姿态,为传统技艺的现代转型写下生动注脚。
“仙工神品——广州象牙雕刻展暨岭南雕刻体验季”圆满落幕,接下来在中心阁一楼的“和鸣——新疆疏附县民族乐器展”将延续精彩。展览期间,将会有多场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展演、讲座、伟德研学等活动,让您感受新疆疏附县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敬请期待。